close


      最近總算恢復了規律的生活。

      早上六點半到七點之間醒來,視當天賴床程度而定。

      七點半前吃完早餐出門搭公車,換捷運到科技大樓站。

      散步到實驗室或是圖書館,約莫是九點整。

      有兩天早上九點十分有課,上完之後去吃午餐。

      另外三天沒課,但是兩個下午四點要參加Meeting。

 


      於是把時間切半。

      扣除上課、Meeting的時間以外,每天分成上下兩半。

      一半留在實驗室,跟寶貝說話,處理雜事,做實驗,找參考文獻。

      一半就窩在圖書館,整理資料,做投影片,寫paper。

      午餐就吃學校自助餐,雖然最近有點開始反胃。

      晚餐自然是不能吃的,只是天天到了六點就開始在MSN上抱怨肚子餓。

 


      圖書館待到八點半,散步回科技大樓站,其實有點想要延長到忠孝復興。

      回昆陽,轉公車,約在十點左右進門,換個衣服,看電視,發呆。

      十一點以前洗好澡,擦乾頭髮,抬腿半個小時,邊看日劇或是六人行。

      如果寶貝睡醒了,就說說話,十二點以前入睡。



      週間的時光就在軌道上運轉著,週六則是個彈性的日子。

      需要的話就去新竹作實驗,或是拿來趕paper,打掃房間之類的。

      希望能保持兩週一次的爬山頻率,簡單的郊山也好。

      週日的早上跟下午各一個家教,最後一年上家教了。

      晚上大概也沒力氣做別的事情,能閱讀點閒書或是看個電影就不錯了。

 

      單純規律的日子最適合我了,一種專屬的節奏。

      其實是個很鬆散的架構啊,日復一日在搭車上就花去了三個小時。

      車上除了補眠跟聽音樂外,做不了什麼事情。

      好像應該要更積極一點,不過時間的運用最主要還是在效率上。

      還是有許多時間花在網路上,閱讀垃圾資訊。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在持續緊繃的大腦運轉中,

      需要獲得適度的休息與平衡,只是上網獲得的垃圾卻往往會超過太多時間。

      我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會利用看電視跟上網來讓大腦放空。

      偶一為之無所謂,多了就成了自己逃避壓力的方式。


      親愛的,你說的我都知道。

      我在這方面的自制力的確遠不如你,得靠很多外在的方式來控制。

      可是一向我都是把自己逼的很緊的,卻因為壓力太大反而進展緩慢。

      找到一個與自己的相處方式往往是我能往前走的解答。

      我很想說,如果你在就好了。

      看著你的時候,我就能定下心來;握著你的手心,我就能奮力往前。



      可是不行,即使你不在身邊,時光的沙漏也不會停止。

      若是想著依賴別人,指望別人,那我永遠也承擔不起責任。

      所以,請支持我,相信我,我一定會更好的。

      我會好好鍛鍊自己專業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g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